《环球时报》周日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获悉,总部位于英国的对冲基金Aspect Capital已迅速完成了其首只在中国产品的注册,而这距离其在中国正式获得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牌照还不到两个月。
自2025年年初以来,许多外国基金管理人都在加紧在中国的扩张,渴望抓住中国不断展开的机遇。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信息显示,另一家总部位于英国的对冲基金曼氏集团也于今年1月通过其中国分支机构向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注册了一款新产品。
与此同时,据媒体报道,随着中国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继续受到全球关注,越来越多的外国机构开始看好中国科技股,其中包括德意志银行、高盛和挪威1.8万亿美元的主权财富基金等主要参与者。
德意志银行最近在一份分析报告中表示:“我们认为,2025年将是投资界意识到中国在竞争力上超越世界其他地区的一年。”该行还认为,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股市的牛市都始于2024年,并将在中期内超过之前的高点。《南华早报》报道称。
据路透社报道,高盛预计,中国在人工智能开发和应用方面的突破“可能实质性地改变”股市走势,并估计人工智能带来的效率提升可能使中国股市收益增加 2%,而更光明的增长前景可能使中国企业的估值提升 20%,从而缩小与美国同行的差距。
据彭博社报道,在今年 1 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挪威 1.8 万亿美元的主权财富基金总裁尼古拉·坦根 (Nicolai Tangen) 表示,“最好的做法永远是与其他人反其道而行之……那就是卖掉美国科技股,购买中国股票,出售私人信贷,只购买过时的东西”。
招商证券周日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外国投资者正在向中国市场投入真金白银。”
截至周五收盘,港股已反弹至2024年10月8日以来的最高水平,追踪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正接近12月9日以来的第二高水平。与此同时,报告显示,追踪A股和H股的海外上市交易所交易基金结束了为期三个月的资金缓慢流出期,目前正重新迎来流入中国市场的资金。
深圳第一沿海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周日对《环球时报》表示,无论从宏观经济形势还是 A 股估值来看,中国市场已成为长期外资配置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与美国股票相比,中国资产——尤其是 A 股、港股和在美国上市的中国股票——正处于估值低谷,具有强大的投资吸引力。这为投资者在 A 股和港股布局提供了新的机会,”杨说。